●古浪县推进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一
“羊”银行 “牛”模式 脱贫增收新路子
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,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。
古浪县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,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,也是我市发展基础最弱、贫困人口最多、人均财力最少、贫困程度最深的县。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,古浪县突出抓产业脱贫的“治本”作用,抓住“因地制宜”这个核心,加快发展以“羊银行”“牛模式”为主的设施养殖业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。
“羊”银行 脱贫致富新路径
黄花滩移民区万只种羊繁育基地技术管理员胡全科,如今已是附近有名的“羊倌”。
7月12日,记者在基地见到了胡全科,他的一身“行头”和上次采访时没有区别。本想靠脸熟直接进基地,没想到,却被“撵”了出来。
“你们在消毒室消毒了吗?必须消毒后才能进来。”胡全科指着大门旁的消毒通道,示意我们回去消毒。“这里是养殖场,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。”胡全科说。
经过消毒,我们来到了种羊繁育基地的一座棚内,一只只打了耳标的羊羔,正在被几个人“围追堵截”,它们东躲西藏,“咩咩”直叫,甚是可爱。
“这里便是我们的‘羊银行’,这两天我们安排给羔子打疫苗,再养一段时间,就把它们分配到户。”胡全科告诉记者。
“羊银行”是古浪县针对贫困群众缺资金、缺技术的状况提出的产业扶贫模式。今年年初该县注资5000万元,组建了国有独资公司——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兴盛种羊繁育有限公司,半年来已经引进种羊2.5万只,产羔3000多只。公羔羊由公司育肥销售,作为运营资金;母羔羊统筹安排,逐步向贫困户消化。目前,该公司已建成富康新村、圆梦新村两个母羊繁育基地和绿洲育肥基地共3处,有标准化羊舍136栋,计划年内引进种羊3万只。
兴盛种羊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丛斌介绍,“羊银行”目前推行两种模式,第一种是“公司+贫困户自养”。即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以政府提供的发展产业资金1万元作为借贷种羊的保证金注入公司,得到20只母羊和1只公羊,满3年后,贫困户向公司返还同等标准羔羊21只,剩余基础母羊继续发展扩群,1万元保证金退还贫困户;第二种是“公司+合作社+贫困户托管分红”。即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,加入镇政府考察确定的专业合作社,以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,所得21只羔羊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饲养,按照每年不低于2000元标准向贫困户分红。
和胡全科一样,王志民也是基地的“羊倌”。3年前,他从古浪县南部山区定宁镇光丰村搬迁到西靖镇感恩新村。“以前在老家也养羊,没有规模,更谈不上有技术了。” 王志民告诉记者,举家搬迁到这里后,一直在附近打临工,今年年初,他和媳妇来到种羊繁育基地做了产业工人。“以前家里的收入开支基本靠我一个人打工赚取,现在我和媳妇都是这里的工人,每月工资收入有5000多元,公司还要给300元的生活补助,收入比以前翻了番,不愁脱不了贫了。”王志民高兴地说。
6月30日,西靖镇圆梦新村的党保珍、郭忠月等50户贫困户成为了“羊银行”的第一批“储户”。党保珍说:“这么好的扶持政策,现在我不但有了羊,而且还不用自己养,每年就有分红。以前总发愁怎么脱贫,现在有了产业,脱贫没啥问题。”
圆梦新村党总支书记郭林春告诉记者,随着第一批种羊向贫困户投放, “羊银行”产业扶贫模式开始发挥效益,群众稳定脱贫指日可待。
“牛”模式 产业扶贫新优势
龙头带动是做强产业的基本经验。抓好产业脱贫,要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。
古浪县在不断培育发展“羊银行”的同时,进一步创新思路,因地制宜,精准施策,充分发挥企业资金、管理、品牌、技术、市场等方面的优势,按照“公司+基地+养殖暖棚+信贷资金+农户”的“三变”模式,引进甘肃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,由公司为养殖户提供一体化服务,统一提供育肥牛犊、饲草料、技术服务和销售,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,稳定脱贫。
在位于黄花滩移民区绿洲生态移民小镇的富硒肉牛产业园内,几台挖掘机正在加紧施工,已建成的30座钢架暖棚整齐划一……
横梁乡党委书记卢继发告诉记者,去年经过多次商谈,县上引进了甘肃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。公司先期流转祁连牧业有限公司养殖暖棚建成肉牛养殖基地,现在正在对原有的暖棚进行改扩建,新建的30座钢架暖棚主体已完成。“园区推行两种模式,一种是贫困户直接参与企业分红。将300户未脱贫户加入合作社,政府按每户2万元拨付财政支农资金合计600万元,与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入股合作,公司出资投入牛犊,贫困户每年将按照入股比例分红,增加收入,实现稳定脱贫。”卢继发说。
在卢继发的带领下,我们来到了已投栏肉牛养殖区。“这里现存栏肉牛1400多头,是由已入园的8户未脱贫户饲养,他们现在是产业工人。” 卢继发介绍,这8户实行的是第二种模式:“公司+农户贷款养牛”。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与甘肃银行合作,让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或未脱贫户在银行贷款每户48万元,用于公司购买牛犊。有养殖能力的农户在园区当产业工人,在自养的基础上可代养公司或其他无养殖能力农户的肉牛,代养费用为每头牛每天0.8元,以代养99头牛计算,每年收入预计2.9万元,两项收入相加每年预计收入6.2万元;没有养殖能力的农户贷款48万元,购买牛犊33头,在公司绿洲养殖场由其他农户代养,养牛收益为每年1000元/头,保底收入3.3万元,除去1.3万元的代养费,净收入2万元,加上自家其它收入,未脱贫户也可以稳定脱贫。
赵雄泰原是横梁乡中泉村村民,家庭收入主要靠他外出打工。去年底,他积极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,举家搬迁到了绿洲生态移民小镇,住上了崭新的楼房,但没有产业,脱贫奔小康依然是问题。今年5月,在乡党委的动员支持下,他和7户未脱贫户进入富硒肉牛产业园,成了这里的产业工人。
“乡上动员我贷款,开始担心贷了还不上,后来还是果断贷了款,无论如何都得脱贫,得把日子过好。我现在养着自家的33头肉牛,还代养了一部分,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拿到代养费和工资,按照现在这样算,今年收入不错。” 赵雄泰告诉记者,在这里上班劳动强度不大,添料加水都是机械化作业,一个人照顾130多头牛,一点问题没有。
记者了解到,赵雄泰等8户未脱贫户采用的模式,在横梁乡已产生了示范效应,他们将带动更多未脱贫户入园,逐步稳定脱贫。“两种模式,无论哪种,收益的都是贫困群众,他们一定能够稳定脱贫。”卢继发信心满满地说。
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,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,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。“羊银行”“牛模式”就是古浪县产业扶贫选准的新路子,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想出的好法子。
古浪县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,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,也是我市发展基础最弱、贫困人口最多、人均财力最少、贫困程度最深的县。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,古浪县突出抓产业脱贫的“治本”作用,抓住“因地制宜”这个核心,加快发展以“羊银行”“牛模式”为主的设施养殖业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。
“羊”银行 脱贫致富新路径
7月12日,记者在基地见到了胡全科,他的一身“行头”和上次采访时没有区别。本想靠脸熟直接进基地,没想到,却被“撵”了出来。
“你们在消毒室消毒了吗?必须消毒后才能进来。”胡全科指着大门旁的消毒通道,示意我们回去消毒。“这里是养殖场,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。”胡全科说。
经过消毒,我们来到了种羊繁育基地的一座棚内,一只只打了耳标的羊羔,正在被几个人“围追堵截”,它们东躲西藏,“咩咩”直叫,甚是可爱。
“这里便是我们的‘羊银行’,这两天我们安排给羔子打疫苗,再养一段时间,就把它们分配到户。”胡全科告诉记者。
“羊银行”是古浪县针对贫困群众缺资金、缺技术的状况提出的产业扶贫模式。今年年初该县注资5000万元,组建了国有独资公司——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兴盛种羊繁育有限公司,半年来已经引进种羊2.5万只,产羔3000多只。公羔羊由公司育肥销售,作为运营资金;母羔羊统筹安排,逐步向贫困户消化。目前,该公司已建成富康新村、圆梦新村两个母羊繁育基地和绿洲育肥基地共3处,有标准化羊舍136栋,计划年内引进种羊3万只。
兴盛种羊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丛斌介绍,“羊银行”目前推行两种模式,第一种是“公司+贫困户自养”。即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以政府提供的发展产业资金1万元作为借贷种羊的保证金注入公司,得到20只母羊和1只公羊,满3年后,贫困户向公司返还同等标准羔羊21只,剩余基础母羊继续发展扩群,1万元保证金退还贫困户;第二种是“公司+合作社+贫困户托管分红”。即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,加入镇政府考察确定的专业合作社,以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,所得21只羔羊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饲养,按照每年不低于2000元标准向贫困户分红。
和胡全科一样,王志民也是基地的“羊倌”。3年前,他从古浪县南部山区定宁镇光丰村搬迁到西靖镇感恩新村。“以前在老家也养羊,没有规模,更谈不上有技术了。” 王志民告诉记者,举家搬迁到这里后,一直在附近打临工,今年年初,他和媳妇来到种羊繁育基地做了产业工人。“以前家里的收入开支基本靠我一个人打工赚取,现在我和媳妇都是这里的工人,每月工资收入有5000多元,公司还要给300元的生活补助,收入比以前翻了番,不愁脱不了贫了。”王志民高兴地说。
6月30日,西靖镇圆梦新村的党保珍、郭忠月等50户贫困户成为了“羊银行”的第一批“储户”。党保珍说:“这么好的扶持政策,现在我不但有了羊,而且还不用自己养,每年就有分红。以前总发愁怎么脱贫,现在有了产业,脱贫没啥问题。”
圆梦新村党总支书记郭林春告诉记者,随着第一批种羊向贫困户投放, “羊银行”产业扶贫模式开始发挥效益,群众稳定脱贫指日可待。
“牛”模式 产业扶贫新优势
古浪县在不断培育发展“羊银行”的同时,进一步创新思路,因地制宜,精准施策,充分发挥企业资金、管理、品牌、技术、市场等方面的优势,按照“公司+基地+养殖暖棚+信贷资金+农户”的“三变”模式,引进甘肃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,由公司为养殖户提供一体化服务,统一提供育肥牛犊、饲草料、技术服务和销售,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,稳定脱贫。
在位于黄花滩移民区绿洲生态移民小镇的富硒肉牛产业园内,几台挖掘机正在加紧施工,已建成的30座钢架暖棚整齐划一……
横梁乡党委书记卢继发告诉记者,去年经过多次商谈,县上引进了甘肃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。公司先期流转祁连牧业有限公司养殖暖棚建成肉牛养殖基地,现在正在对原有的暖棚进行改扩建,新建的30座钢架暖棚主体已完成。“园区推行两种模式,一种是贫困户直接参与企业分红。将300户未脱贫户加入合作社,政府按每户2万元拨付财政支农资金合计600万元,与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入股合作,公司出资投入牛犊,贫困户每年将按照入股比例分红,增加收入,实现稳定脱贫。”卢继发说。
在卢继发的带领下,我们来到了已投栏肉牛养殖区。“这里现存栏肉牛1400多头,是由已入园的8户未脱贫户饲养,他们现在是产业工人。” 卢继发介绍,这8户实行的是第二种模式:“公司+农户贷款养牛”。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与甘肃银行合作,让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或未脱贫户在银行贷款每户48万元,用于公司购买牛犊。有养殖能力的农户在园区当产业工人,在自养的基础上可代养公司或其他无养殖能力农户的肉牛,代养费用为每头牛每天0.8元,以代养99头牛计算,每年收入预计2.9万元,两项收入相加每年预计收入6.2万元;没有养殖能力的农户贷款48万元,购买牛犊33头,在公司绿洲养殖场由其他农户代养,养牛收益为每年1000元/头,保底收入3.3万元,除去1.3万元的代养费,净收入2万元,加上自家其它收入,未脱贫户也可以稳定脱贫。
赵雄泰原是横梁乡中泉村村民,家庭收入主要靠他外出打工。去年底,他积极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,举家搬迁到了绿洲生态移民小镇,住上了崭新的楼房,但没有产业,脱贫奔小康依然是问题。今年5月,在乡党委的动员支持下,他和7户未脱贫户进入富硒肉牛产业园,成了这里的产业工人。
“乡上动员我贷款,开始担心贷了还不上,后来还是果断贷了款,无论如何都得脱贫,得把日子过好。我现在养着自家的33头肉牛,还代养了一部分,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拿到代养费和工资,按照现在这样算,今年收入不错。” 赵雄泰告诉记者,在这里上班劳动强度不大,添料加水都是机械化作业,一个人照顾130多头牛,一点问题没有。
记者了解到,赵雄泰等8户未脱贫户采用的模式,在横梁乡已产生了示范效应,他们将带动更多未脱贫户入园,逐步稳定脱贫。“两种模式,无论哪种,收益的都是贫困群众,他们一定能够稳定脱贫。”卢继发信心满满地说。
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,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,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。“羊银行”“牛模式”就是古浪县产业扶贫选准的新路子,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想出的好法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