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|关于我们
首页 领导之窗 政府文件 走进武威 今日武威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畅游武威 投资武威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» 今日武威» 武威要闻

城门楼上说变化

作者:张秀芳 | 来源:武威日报 | 发布日期:2018-07-17 | 阅读次数:  [] [] []
  盛夏的武威,分外靓丽。由红黄两色鲜花组成的“崇文尚德、包容创新”武威城市精神景观,为古朴典雅的南城门楼增添了现代气息。近日,市民陈有顺再次登上南城门楼,心潮澎湃。
  在位于南城门楼上的民俗博物馆,他凝视着陈列的一盏煤油灯,思绪回到了1977年参加高考时的情景。“那时候,生活条件比较艰苦,家里的墨水、煤油灯都得省着用,就连复习功课用的笔墨纸张,当年也都是奢侈品。每天除了参加农业社集体劳动,我还要给家里挑水、准备做饭烧水的柴火。不像现在,家家户户都有电灯、自来水,做饭用的是电磁炉、燃气灶。”说起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,陈有顺感慨不已。
  “我父母都是共产党员,我小时候,母亲希望我好好读书,长大做个文化人;父亲对家人要求很严,常常告诫我们不能占公家的便宜。”1978年,经过两次高考的陈有顺,终于“破门”及第,成为原武威县大柳公社王城大队8个生产队唯一入选的考生,就读甘肃一所中等专业学校,在那个高考录取率很低的年代,陈有顺无疑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。
  “‘崇文尚德 包容创新’是我们的城市精神。武威文化底蕴深厚,文化内涵丰富,自古以来人文荟萃,历代书画名家、文人墨客辈出。武威文庙文昌宫匾厅的44块牌匾,有的距今已达300多年,仍然保存完好,在全国也属罕见。其中‘聚精扬纪’‘书城不夜’两匾,被收入《中华名匾》—书。‘书城不夜’尤显俊秀,寓意灯火辉煌不夜天,书声琅琅‘甲秦陇’。”陈有顺告诉记者。
  “改革开放使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走上快速发展轨道,文化艺术更加繁荣。1986年,国务院公布,武威市为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。1987年1月1日,国务院批准武威市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。1999年5月,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多渠道筹资1000多万元,重修历史悠久、毁于战乱的南城门楼。我和同事都捐献了一个月的工资,也算是为著名凉州内八景之一、古有‘夜雨打瓦’之称的南城门楼添砖加瓦……”陈有顺说。
  陈有顺说,南城门又称昭武门,始建于隋代,完善于明代。1999年重建南城门楼,比旧时更显雄伟。站在雄踞武威中轴线的南城门楼举目远眺,城市新貌尽收眼底。如今,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南城门广场,早已是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。不论是城楼还是广场,它们的修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,从一个侧面印证了“包容创新”的城市精神。
网站地图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
主办:中共武威市委  武威市人民政府
承办:中共武威市委办公室  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备案序号:陇ICP备11000005号-1站长统计

甘公网安备 62060002000112号

网站标识码:6206000018